纯水制造工艺包
纯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化学纯度极高的水,其主要应用在生物、化学化工、冶金、宇航、电力等对水质纯度要求相当高的领域,例如电力系统所用的纯水,要求各杂质含量低达到“微克/升”级,锅炉进水水质不良将会造成结垢及腐蚀等危害,严重影响锅炉热效率或产生不可挽回的安全性事故。
原水经过预处理(混凝、沉淀、过滤)后,通过微滤、超滤后深度去除悬浮物、胶体、病毒等杂质,再利用反渗透预脱盐去除大部分离子类杂质,最后通过道床(DAW)、电除盐(EDI)或离子交换深度除盐,最终水质满足各行业所需高品质除盐水的要求。
在锅炉补给水系统的使用过程中,随着水质的变化以及系统的稳定性逐步下降,化水系统问题频发,常见的问题主要有:
- 絮凝(混凝)澄清系统运行不稳定,翻池现象严重,水体颗粒物含量高,水面有明显油状漂浮物,出水发暗或存在异色,不够透明及澄清度不够;
- 超滤压差上升快,清洗频繁,且清洗后压差难恢复;
- 超滤断丝率高,部分超滤单元产生直通的情况,压差长期不出现上升的情况,但出水水质持续变差;
- 保安过滤器滤芯质量参差不齐,大部分滤芯强度精度达不到使用要求,超过5微米的颗粒物经水泵增压后可击穿膜元件,直接影响后续系统,使后续反渗透系统及EDI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;
- 由于水源变化以及前置系统运行状况不佳,反渗透系统压差上升块,清洗周期不断缩短,有的甚至不足一周便需要清洗一次,同时清洗压差恢复效果差,周期制水量大幅缩减,膜使用寿命大大缩短,系统排污量持续增加;
- 由于进水及前端系统的不稳定性,深度除盐工艺负荷变大,导致其更换维护成本变高;
上述系统性危害的存在,不仅大幅提高了系统制水成本、提高了对工艺设备、材料的技术要求、增加了技术管理难度,更为严重的是增加了对锅炉、汽机的结垢与腐蚀风险。以热电厂为代表的工业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,如何解决水污染引发的新课题迫在眉睫。

对此我司对各工艺段及整体工艺进行必要的优化,其中微滤为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分级滤芯,其采用MUCOEX技术,同时满足高强度、高精度、高通量的特性,过滤效率更高,获多项国家专利并在电力行业成功运用多年。
超滤为GREFLUX不断丝砼式膜,其采用PVDF材料编织复合成膜,膜丝强度高达30N,是普通超滤膜元件的5倍,可有效增加膜寿命40%以上,大幅降低系统综合成本,荣获2013年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。


反渗透根据需要采用陶氏膜或者GE双层膜,其中GE双层膜片表面更光滑且呈现电中性,结合超宽流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抗污染性能,增长清洗周期50%以上,减少运行用药及排污,增加膜使用寿命,保障系统整体稳定性。



深度除盐采用的道床(DAW)技术具有一体化及全自动化的特点,同时其占地面积小,水质适应性广(100μs/cm以下,一级反渗透即可实现进水要求),出水水质好(0.056~0.2μs/cm),再生剂用量低(为混床系统的50%),废水排放少可实现回用,水利用率高(较混床EDI普遍高10%左右)。

深度除盐采用的电除盐(EDI)技术,采用美国Electropure EDI技术,其运用的树脂包和窄流道技术,不仅可反复拆装,便于后期维护,整体使用寿命可高至8年,同时可有效降低电耗30%。


工艺优势:
超长的使用寿命及设备稳定性,主设备有效寿命至少在5年以上,部分长达八年以上;
超高的水利用率及极低的废水排放量,一级反渗透+道床工艺可使系统水利用率高达70%以上,比常规锅炉补给水系统水利用率高20%以上;
综合运行成本低,相较常规锅炉补给水系统普遍节约吨水运行成本20-30%;
响应国家环保政策,环保趋势,无再生酸碱排放;
工艺单元集约化,全自动化,可实现智能物联远端干预及实时监控;
交钥匙工程,全过程跟踪服务;